萬思醫療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簡稱“天壇醫院”)神經介入專家李佑祥教授主導創建。該公司聚焦于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及其耗材研發、生產和服務,致力于將血管介入領域的臨床需求轉化為機器人精準治療解決方案。萬思醫療起源于臨床,發端自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現已實現產業化落地。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又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是我國致死率、致殘率第一的疾病,患者數量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2016-2030年新發腦卒中患者將增加1.18億。
相比于藥物治療和外科治療,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有著損傷輕、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適應癥廣的獨特優勢,在治療中備受推崇。其中,神經介入又被稱為介入手術皇冠上的明珠,它具有難度大、風險高、時間長等特點。
究其原因,是由于神經血管細而迂曲、管壁薄而脆弱,而且手術輻射劑量大、醫生學習周期長、職業壽命短。介入科醫生以往常在射線環境下工作,他們不得不穿戴厚重的鉛衣、鉛眼鏡、鉛圍脖,但依然無法避免長期的職業傷害。因為醫生的過度疲憊,體力和注意力都會降低,無形中大大增加了病人的手術風險。這些痛點都制約著神經介入手術的快速發展。
然而,隨著老齡化人口加劇,神經介入的市場需求卻在不斷地增強。據統計,中國神經介入手術量從2015年的4.3萬例增加至2019年的12.4萬例,年復合增長率30.4%,預計于2030 年增加至210萬例。行業認為,到2024年-2030年,中國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將以年復合增長率40%的速度增長。
“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系統”通過主從式多器械協同運動方式,實現醫生隔室操作,不僅有效解決輻射傷害和鉛衣負擔的問題,同時以毫米級的運動精度實現醫生手術動作的延展,提升了安全性、穩定性和精準性,對降低手術操作難度、縮短醫生學習曲線等問題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作為我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開拓者,萬思醫療以神經介入為切入點,甄選了在神經血管介入治療中比例最大的血管造影術為臨床方向;同時其操作涵蓋了血管介入手術中的全部基本動作:導管、導絲的遞送和旋轉,可模擬醫生夾持、遞送、旋捻管絲的動作,奠定了血管介入全部術式的機器人操作基礎,為未來打造泛血管介入機器人平臺級解決方案鑄就了“航空母艦”。
據悉,萬思醫療將持續強化研發和自主創新,探索實現多模態影像數據融合導航,人工智能自動路徑規劃等前沿技術;同時還將推出手術模擬艙VAS COACH,完全模擬醫生在手術中操作機器人的場景培訓醫生,為行業培養醫生人才。
萬思醫療創始人李佑祥教授表示:
“此次融資將繼續支持萬思醫療聚焦臨床價值的血管介入創新解決方案,事實上,醫療器械研發是不能‘唯技術論’的,臨床需求和應用是根本,這也是萬思能夠領先發展于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的根本驅動力。感謝國科投資、諾庾資本對萬思醫療的認可及投資,感謝清科資本提供專業的融資顧問服務。本輪融資完成后,萬思醫療將繼續堅持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加速產品迭代,逐步拓展臨床應用術式,不斷賦能醫生,造福患者。”
萬思醫療首席運營官李金表示:
“我國有近3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手術已成為首選治療方案,而血管介入走向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萬思醫療致力于將血管介入領域的臨床需求轉化為機器人精準治療解決方案,并已獲得國內首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手術輔助設備)注冊證,這是萬思醫療商業化布局的堅實一步,為未來以機器人為基礎的智能手術導航、手術模擬艙培訓體系建設打好根基。感謝國科投資、諾庾資本的鼓勵和信任以及清科資本的幫助,萬思醫療將繼續穩扎穩打,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全球領先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解決方案。”
萬思醫療首席技術官李浩敏表示:
“萬思醫療擁有結合了臨床、市場、科研和工程的專業團隊,具備深厚的行業經驗背景。得到融資助力后,將更有助于交叉學科人才隊伍建設。未來,我們將依照臨床使用反饋,對現有產品進行持續優化,為用戶提供精準、可靠、操作便利的介入手術輔助系統。另一方面,我們將立項新的產品型號,針對新的術式拓寬臨床使用場景,同時基于產品上市規劃,加大先進技術研究投入,確保對未來新產品開發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資料:萬思醫療
?END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醫用高分子):萬思醫療獲億元天使輪融資 & 中國首張血管介入機器人NMPA注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