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電站一般由成千上萬的單體電池串并聯而成,為了確保這些單體電池能夠安全有效運行,需要采用專門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對電池進行監控和管理。
現有的BMS系統主要是針對電動汽車設計的,與電動汽車相比,儲能系統中含有的串并聯單體電池數量更多,導致儲能系統結構更加復雜,對BMS系統的處理能力要求也大大提高。
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儲能系統的實際需求,需要對儲能中BMS系統的功能和結構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一款適用于儲能應用的BMS系統。
為此,基于對儲能中BMS系統功能需求的分析及各主流電池管理芯片參數的對比,選擇NXP公司生產的MC33771作為BMS系統中的模擬量采樣芯片,并設計了3層系統結構,實現電池電壓、溫度、電流等模擬量的采樣,并完成系統其他功能設計。
以鈦酸鋰電池組為測試對象,結果表明,所設計的BMS系統能夠準確采樣各種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其他設定的功能,能夠滿足儲能系統的使用需求。
儲能應用中的BMS結構
對比目前常見的幾種主流電池模擬量采樣芯片,MC33771具有更多的電壓采樣通道以及寬溫范圍內最高的測量精度,并且采用菊花鏈通信的方式省去了昂貴的數字隔離器,因此采用MC33771作為模擬量采樣芯片。
采用菊花鏈通信的方式1次最多可掛接15個MC33771,而每個MC33771可管理14串電池,所以1個控制器通過1條菊花鏈最多可實現對210節電池的管理。
而每個控制器之間則可通過1個主控制器完成系統整體的運行和協調,實現管理更多電池的功能,并且采用主從控制器結合的方式能夠避免單個控制器任務量過大,影響系統實時處理能力的問題。
為此,本文采用3層結構的方案,具體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底層是:MC33771及其附屬電路構成的BSU,負責采集電池各項信息;
中間層:是從控制器組成的BCU,主要負責通過菊花鏈的通信方式控制各自的BSU完成數據采集的功能,并將相應數據上傳;
上層是BMU:負責系統內部的整體協調以及與外部信息交互,根據外部請求控制整個BMS系統的運行過程。
BMS系統硬件設計
BMS系統硬件主要分為BSU、BCU和BMU。為了節省設計時間,將BCU和BMU的硬件結構統一,只需根據不同功能焊接相應器件即可。
1.BSU硬件設計
BSU主要由MC33771及其附屬電路組成,其中MC33771主要完成電池的電壓、溫度采集以及各種故障檢測和均衡功能。其中,電壓采樣與均衡電路如圖2所示,溫度采樣則通過計算熱敏電阻阻值的方式實現。
MC33771采用菊花鏈完成信息的上傳下達,通過控制內部相應MOS管的通斷實現最大通態電流為300mA的被動均衡功能。采用菊花鏈通信無需額外的高速光耦以及配套的隔離電源,只需1個隔離變壓器HM2012NL即可實現2片級聯的MC33771之間的信息傳遞,節省了成本。
菊花鏈采用差分信號傳輸數據,為了能夠實現MC33771與控制器(單片機)的正常通信,需要采用MC33664信號轉換芯片將差分信號轉換為SPI信號。菊花鏈通信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
2.BCU與BMU硬件設計
BCU與BMU采用相同的硬件結構,根據功能需求焊接不同器件,其硬件結構主要分為主控制器、電流測量電路、CAN通信電路以及繼電器驅動電路等。
(1)主控制器設計
主控制器采用ST公司生產的STM32F405RGT6。它是一種32位的ARM架構處理器,主頻高達168MHz,內部具有1M的Flash容量,外部采用64引腳的封裝,集成了3路SPI總線、2路CAN總線,可以滿足系統的需求。
STM32F405RGT6
(2)CAN總線通信電路
BMU和BCU之間通過CAN總線傳輸信息,采用TJA1040T作為CAN總線收發芯片。
TJA1040T
鑒于系統中串聯了大量單體電池,為防止地電位不同導致的共模干擾以及對CAN收發芯片造成的損壞,在單片機CAN通信接口與CAN總線收發芯片之間串入ADUM1201BRZ雙向磁隔離器實現信號的隔離,并在CAN收發器輸入端并聯120Ω電阻抑制回波反射。CAN總線通信電路如圖4所示
(3)充放電控制電路
BMU負責根據外部相應的請求和BMS系統內部狀態控制充放電過程,采用繼電器作為充放電主回路的開關。以MOSFET驅動電路控制繼電器的吸合,完成相應的動作,具體的驅動電路如圖5所示。
其中,PIN1和PIN2是與繼電器相應觸點連接的端點;IO為單片機的控制引腳;串聯反二極管的作用是吸收MOS管關斷時繼電器線圈上的電流。
(4)電流測量電路
本文基于分流器的方式測量回路電流,采用的分流器規格為500A/75mV。由于直接使用單片機的AD引腳測量分流器的電壓會導致巨大的測量誤差,因此本文采用亞德諾半導體生產的ADUCM331作為電流采樣芯片。
分流器
ADUCM331是一款基于ARMCortex-M3架構的32位處理器,采樣電壓范圍為-200~+300mV,電流采樣精度為20位,最大采樣頻率可達8kHz.
ADUCM331
通過SPI總線或UART方式實現與外部通信,并可通過SWD引腳完成程序下載。為了保護ADUCM331的電流采樣引腳,接入必要的限流和限壓電路,具體的電流采樣保護電路結構如圖6所示。
BMS系統軟件設計
BMS軟件功能主要包括電壓、電流、溫度采樣,均衡功能,充放電控制,故障預警和SOC估算等。其中電池電壓、溫度、電流精確采樣是實現其他功能的基礎。
1.初始化MC33771
執行采樣功能之前,首先要對MC33771初始化。初始化流程如下。
(1)通信初始化。對STM32F405的SPI1和SPI2分別初始化,因為通過MC33664轉換后的通信速率高達2Mb/s,直接使用SPI接收中斷無法正常讀取返回信息,所以采用DMA的方式接收返回的數據。
(2)MC33771初始化。SPI初始化后,BCU對所有MC33771發送復位指令,將每個MC33771的INIT寄存器都設置為0x00,使所有的MC33771的ID號都為0。復位完成后按菊花鏈級聯的順序重新依次賦予不同的ID。
(3)初始化MC33771中系統控制寄存器SYS_CFG1和SYS_CFG2以及需要配置成溫度測量功能的GPIO端口。
(4)故障預警設置。MC33771中自帶有過壓欠壓、過溫欠溫、均衡開路和短路等相關預警功能,對于需要用到的預警功能,使能FAULT_MASKx寄存器中相應數據位即可,對于不需要用到的預警功能則進行屏蔽。
(5)將設定的過壓、欠壓閾值寫入TH_ALL_CT寄存器中,將過溫、欠溫閾值寫入相應的TH_ANx_OT和TH_ANx_UT寄存器里。
2.電壓溫度采樣
完成初始化流程后,即可對MC33771下達信號采集命令,MC33771主要采集各節電池的電壓以及溫度數據。
首先將轉換命令寫入ADC_CFG寄存器中使得相應MC33771啟動轉換,等待轉換完成后,讀取對應的MEAS_CELL或MEAS_AN寄存器中的數值并通過公式計算出真實的電壓和溫度信息。具體的采樣流程如圖7所示。
3.電流采樣電
流采樣是通過Aducm331電流采樣芯片完成的,需要對Aducm331的相關寄存器進行配置,具體流程如圖8所示。
結語
本文通過對儲能應用中BMS系統功能和結構的分析,完成了相應的軟硬件設計并對設計的系統進行了實際測試,結論如下:基于3層結構的BMS系統可以實現管理多節單體電池的功能,適用于大容量的儲能系統;
所設計的BMS系統能夠精確采集電池電壓、電流、溫度等數據,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完成如故障檢測與保護和電池組SOC估算等功能,滿足實際的應用要求。
參考資料:儲能應用中的BMS系統設計,作者:陸 凡,劉 東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儲能與充電):儲能應用中的BMS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