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刻蝕(Dry Etching)是使用氣體刻蝕介質。常用的干法刻蝕方法包括物理刻蝕(如離子束刻蝕)和化學氣相刻蝕(如等離子體刻蝕)等。
與干法蝕刻相比,濕法刻蝕使用液體刻蝕介質,通常是一種具有化學反應性的溶液或酸堿混合液。這些溶液可以與待刻蝕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實現刻蝕。硅濕法刻蝕是一種相對簡單且成本較低的方法,通常在室溫下使用液體刻蝕介質進行。
然而,與干法刻蝕相比,它的刻蝕速度較慢,并且還需要處理廢液。每個目標物質都需要選擇不同的化學溶液進行刻蝕,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固有性質。例如,在刻蝕SiO2時,主要使用HF;而在刻蝕Si時,主要使用HNO3。因此,在該過程中選擇適合的化學溶液至關重要,以確保目標物質能夠充分反應并被成功去除。
“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
在介紹濕法蝕刻和干法蝕刻的區別時,必不可少的詞是“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各向同性是指物質和空間的物理性質不隨方向變化,各向異性是指物質和空間的物理性質隨方向不同而不同。各向同性蝕刻是指在某一點周圍蝕刻進行相同量的情況,各向異性蝕刻是指蝕刻在某一點周圍根據方向不同進行的情況。例如,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的刻蝕中,往往選擇各向異性刻蝕,以便只刮削目標方向,而留下其他方向。
來源:網絡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半導體網):干法刻蝕與濕法刻蝕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