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VR硬件設備最需要關注什么?
VR硬件的核心參數有哪些?
今天的純干貨文章帶你看懂VR硬件的重要指標!
?

定位系統為VR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賦予了VR使用者在虛擬空間內的自由移動。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簡稱DOF)是衡量定位系統功能和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DOF分為3自由度(3DOF)和6自由度(6DOF)。
體驗上,6DOF可以將頭顯在虛擬世界中準確定位,帶來更強的沉浸感。無疑6DOF將優于3DOF,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基站定位-Outside-in和 Inside-Out 攝像定位都是6DOF。小派科技Pimax目前在售頭顯都支持6DOF基站定位方式,并且可選陀螺儀3DOF模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分辨率:指VR頭顯屏幕像素點數量,是影響VR清晰度的關鍵指標之一。同等其他條件下,硬件分辨率越高,清晰度越高。目前消費端VR頭顯中,分辨率最高的無疑是單眼4K,雙眼8K的小派Pimax 8K X。
PPI (Pixels Per Inch):表示每英尺所擁有的像素數量。因此PPI數值越高,即代表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圖像。
小派Pimax 8K X 的PPI高達807,足以呈現絕佳的視覺體驗。
PPD(Pixel Per Degree): 代表了VR視野中每一度視場角的像素密度,像素數和FOV共同作用,因此通常PPD的數值更能代表VR中的清晰度。
紗窗效應(SDE:Screen Door Effct):指在VR體驗中,由于屏幕分辨率不足而出現的網眼花紋的問題,使得人們在觀看畫面的時候就像從紗窗透過去一樣,是幾年前影響VR沉浸感的最大痛點之一,小派Pimax 8K X的PPD高達23,幾乎無SDE,輔以200°大視場角,實現絕佳畫質體驗。
視場角 FOV( Field ?Of ?View): 代表了人眼所能看到的虛擬內容的可視范圍。視場角又細分為水平視場角,垂直視場角。
人眼橫向FOV為220度,因此FOV的大小會直接影響沉浸感。市面上主流消費級VR設備的FOV在90-120度之間,因此給人一種帶著潛望鏡看世界的感覺。
而小派Pimax 5K/8K系列橫向FOV已達到170度,斜對角FOV高達200度,接近了人眼的極限FOV,能夠大大增加沉浸感。
刷新率:表示屏幕的圖像每秒鐘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以 Hz(赫茲)為單位。刷新率越高,圖像就越穩定,圖像顯示就越自然清晰,對眼睛的影響也越小。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
目前市面上VR頭顯分辨率主流為90Hz,小派Pimax 8K X在原生雙4K模式下已經實現90Hz,而小派主打高刷新率的5K Super 支持90Hz/120Hz/144Hz/160Hz/180Hz(實驗性)五種高刷模式。
延遲:指數據在傳輸、渲染等過程中間的時間差造成的延遲。比如使用者在轉頭后,0.5秒后,畫面才做出相應動作,VR 中的延遲十分容易產生眩暈感。人體對延遲的敏感程度一般在20ms以內(1000ms=1秒),因此小派Pimax 8KX運用獨家Brain-warp 技術,將延遲降低到15ms以內,改善VR體驗。
瞳距 IPD :瞳距簡言之就是人雙眼瞳孔之間的距離。VR光學設計中,只有當屏幕透過透鏡的焦點正對人眼瞳孔時,才可獲得最佳的圖像。通常而言,市面上的VR頭顯主流瞳距調節方位是60cm -70cm,滿足大多數人的條件。小派頭顯的硬瞳距調節范圍為60cm -70cm,并在此基礎上,可用軟件進行軟瞳距調節,以適應更多用戶需求。
透鏡:市面上主流的VR透鏡分為兩種,分別是菲涅爾透鏡和非球面透鏡。
菲涅爾透鏡,又名螺紋透鏡,多是由聚烯烴材料注壓而成的薄片,也有玻璃制作的,鏡片表面一面為光面,另一面刻錄了由小到大的同心圓鏡片。主流VR會采用菲涅爾鏡片因為這樣透鏡更薄更輕。使用菲涅爾透鏡也會有一定的犧牲,增多螺紋可以看到更清晰的圖像但是會影響曲率和光線聚焦,減少的螺紋則會影響清晰度,易出現雜散光、眩光。
非球面透鏡,顧名思義即沒有統一的球面半徑的透鏡。非球面鏡片的設計,優點主要畫面通透,無雜散光問題。缺點是成本更高,鏡片厚,重量大,FOV越大,鏡片需要的厚度越大。
小派Pimax 8K X采用的是兩款鏡片的仿生組合,結合了兩者優點,視場角更大,畫面更通透。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VR產業資訊):VR硬件核心指標有哪些?看這篇文章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