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池用于把太陽的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是光伏發電系統中最核心的器件。目前地面光伏系統大量使用的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可分為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在能量轉換效率和使用壽命等綜合性能方面,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優于非晶硅電池。多晶硅比單晶硅轉換效率低,但價格更便宜。
受光伏產業利好,近年來,光伏電池產量持續增加。數據顯示,2022年04月,光伏電池產量為2144.2萬千瓦;同比增長率為20.8%,累計值為8429.5萬千瓦;累計增長率為27.5%。
圖表 1 2016-2022年1-4月光伏電池產量情況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排行前十地區分別是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川省、陜西省、河北省、山西省、江西省、廣西和廣東省等地。其中,江蘇省太陽能電池產量最多,產量為7791.8萬千瓦;其次是浙江,太陽能電池產量為5152.5萬千瓦;然后是安徽,其太陽能電池產量為2484.7萬千瓦。
圖表 2 2021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排行TOP10地區
從下圖可以看出,2021年我國光伏電池企業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為愛旭,占13.7%,其次為通威和隆基,占比均為11.4%。
圖表 3 2021年中國光伏電池企業市場份額占比情況
光伏電池片技術發展趨勢:鋁背場BSF電池(1代)→PERC電池(2代)→PERC+/TOPCon(2.5代)→HJT電池(3代)→HBC電池(4代,可能潛在方向),單晶電池的轉換效率從2014年的19%上升至2020年的23%-24%。
目前PERC電池片轉換效率已接近24%的天花板,而基于PERC的技術升級路線——TOPCON的長期潛力有限。相比于PERC電池,HJT電池片具有轉換效率高、工藝流程步驟少,降本空間更大、雙面率高、溫度系數低、結構對稱,薄片化潛力大等天然優勢,成為了后PERC時代最可能的替代者。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HJT國內規劃產能近70GW,新老電池片廠商均有開始布局。
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將為光伏電池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碳中和承諾為我國新能源跨越式發展吹響了號角,光伏將迎來廣闊的成長空間。2021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54.88GW,為歷年以來年投產最多,其中,光伏電站25.60GW、分布式光伏29.28GW。到2021年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306.56GW。CPIA預測,保守情況203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105GW,樂觀情況203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128GW。隨著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將為光伏電池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2022年中國光伏電池行業產量供給現狀及技術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