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儲能”商業模式可以推動儲能行業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隨著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電力輔助市場相關競爭機制逐漸成熟,輔助服務市場將成為共享儲能在電網側最具發展潛力的商業模式之一。
各電網公司牽頭組織儲能項目的投資、建設,與電網內部企業或與第三方運營服務商合作開展系統日常運維。在電網的統一調度下,輔助服務市場的各類市場主體根據各自需求享受各類儲能服務,并支付相關服務費用。
儲能是經濟性好、實時性強的優質調頻資源,可以為各類發電機組(老舊火電機組、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核電機組)提供調頻服務。
引入輔助服務市場競價機制,儲能直接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競爭,通過提供調峰調頻、黑啟動、應急功率響應等多種輔助服務獲得收益,收益水平由市場決定。
虛擬電廠模式將各類用戶的儲能系統集合起來,通過先進技術優化系統運行,參與電網輔助服務獲取應用收益。
其更適合具有專業技術實力的電網企業牽頭實施。經過電網統一調度和管理的分布式儲能系統,不僅可以參與電力市場通過調頻、備用容量等獲取收益,還能助力輸配電系統,發揮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電壓支持、需求響應等方面的多重價值。
在虛擬電廠模式中,能夠將儲能系統聚合起來進行分析、優化控制的系統平臺至關重要。各電網公司可搭建虛擬電廠項目接入平臺,從建筑負荷中獲得技術數據,從市場中獲得價格信息,同時對海量信息進行實時管理。當要求實行需求響應時,平臺能找到優化點,幫助用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一般適用于具有穩定現金流收益的節能項目。
儲能項目在移峰填谷過程中也能夠同時優化無功調節,降低輸配電損耗,因此可以將這些節能服務進行量化評估,探索應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電網企業或大型用電企業與儲能項目業主分享節能降耗收益。
規模較大的企業、園區等集中式儲能提供商可以選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依據權威的第三方節能評估機構評估儲能產生的節能效益價值,由園區運營者等節能受益方讓渡部分節能收益給儲能運營商。各電網公司可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扮演儲能提供商或儲能運營商的角色。
各電網公司可作為儲能運營服務商負責日常運營維護等工作,并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利用儲能設施套取電價波動差值。
運營服務商在電力現貨市場進行購、售電交易套取價差收益。若共享儲能提供商與運營服務商不是同一主體,則按協商好的規則分享收益。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儲能與充電):共享儲能商業運營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