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發布公告稱,2022年1-6月,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500億-510億元,同比增長42%-45%,預計實現凈利潤63億-66億元,同比增長26%-32%。
此前隆基的一季報數據顯示,2022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95億元,同比增長17.29%,實現凈利潤26.64億元,同比增長6.46%。
綜合上述數據,二季度隆基的營業收入為314.05億元-324.05億元,去年同期的營收為192.44億元,營收增速為63%-68%;凈利潤為36.36億元-39.36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4.91億元,對應凈利潤增速為46%-58%。

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雖然面臨原材料價格高位且國際貿易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長,第二季度公司組件出貨量環比增長明顯,實現了經營業績的增長。
回顧隆基綠能近年的財務數據,其2021年業績不及預期,四季度業績尤其不佳收入方面的負面影響來自,光伏全產業鏈漲價壓制下游裝機需求;利潤方面的負面影響來自,原材料漲價無法全部轉嫁,運費上漲,落后產線無法改造,匯兌損失。
結果是,去年公司的毛利率逐季下行,而資產減值和匯兌損失在四季度確認,讓四季度數據更顯得糟糕。從最新的二季度業績預告來看,隆基的業績改善明顯,出現提速,與公司上述“組件出貨量環比增長明顯”表述一致。
隆基綠能成于2000年,是最早從事太陽能光伏業務的公司之,2012年4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當前隆基已逐漸成為光伏業垂直體化巨頭。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采集加工,中游電池片組件制造,以及下游光伏電站建設運營。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隆基綠能的主營業務包括上游的單晶硅棒、單晶硅片,以及中游的單晶硅電池片及組件環節,并涉及少量光伏電站資產。
硅片與組件是隆基綠能的兩大核心業務。其中硅片歷史最悠久,2006年公司堅定布局單晶硅片,直到2015年都一直專注單晶硅片領域,在硅片龍頭地位穩固后,開始一體化進程,向下游組件進軍。組件和電池業務在2015年后逐年攀升,硅片業務比例逐步被壓縮。2021年,隆基的組件及電池營收占比為72.23%,硅片及硅棒占比為21.04%,電站建設及服務占比為2.4%。
從上述收入構成數據可見,硅料是隆基的短板。飆漲的硅料價格,對隆基的利潤構成打壓。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硅料供不應求的態勢仍未緩解,價格已漲至31萬元/噸。不過隆基已與通威合作,參與到硅料環節,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新增了硅料合資廠投產帶來的投資收益。
從硅料大廠公布的產能計劃來看,硅料短缺的問題有望改善。通威公司2023年的產能將達到35萬噸,保利協鑫2022年底預計就能形成36萬噸的產能,較2021年末均大幅攀升。因此有專家預計,今年四季度硅料價格有望下行,帶動長單定價逐月下調,且明年供應量提升后,不會再出現如今年的反彈情況。
隆基的老本行硅片業務,當前也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雖然硅片行業整體上是隆基和中環的雙寡頭壟斷格局,但不乏新的競爭對手入場。隆基在2021年報的業績說明會中曾表示,硅片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公司的優勢在于品質和成本,依靠高于同業的盈利能力,未來能在行業洗牌中生存下來。
此外,隆基和中環兩巨頭的硅片尺寸之爭,也是焦點。2019年,隆基和中環先后推出規格為166mm和210mm的硅片,兩者形成對峙局面。之后,又轉變為182mm和210mm兩大硅片尺寸的對決。根據中國光伏協會CPIA統計,2021年,182mm和210mm硅片尺寸合計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長至45%,預計2022年其占比將進一步擴大至75%,未來其占比仍將保持擴大趨勢。
隆基在電池片領域的涉足,進展迅速。當前,光伏已進入電池技術革新的重要歷史節點,隆基在TOPCon、HJT和IBC等主流技術路線上均有布局,今年6月,公司再次刷新HJT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M6全尺寸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26.50%,創造了大尺寸單結晶硅光伏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與此同時,隆基還在加速以HPBC為代表的新型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預計將在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投產。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本周講話表示,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產能不協調不匹配。在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其實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光伏行業還處于青少年時期,所以大家對行業發展速度的預期不是特別準確,因此會導致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不平衡。企業是否進行一體化布局,首先取決于產業特點和發展趨勢,其次才是企業自身的選擇以及行業上下游的協作情況。
隆基綠能A股在經歷了此前連續三年大幅上漲后,今年截至目前年內小幅下跌。不過近日反彈高點較年內4月時的低谷,出現了70%的上漲。由于所在行業的高景氣度,公司位列最新出爐的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光伏產業通):隆基Q2業績加快增長 上半年凈利預增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