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受益于市場上折疊機熱銷,手機零部件廠商集體受益,部分廠商的稼動率已提升至100%。據了解,三星日前表示,自8月16日至22日的Galaxy Z Fold 4/Flip 4預購銷量約為97萬支,再度創下預購新紀錄。
三星本次新機Galaxy Z Flip 4的內屏采用了UTG超薄柔性玻璃。韓國經濟日報進一步指出,由于折疊手機屏幕使用了UTG,因此,可量產UTG的廠商自8月以來,稼動率已提升至100%。
UTG有何獨到之處?據了解,折疊機的前蓋材質主要有CPI與UTG兩者。相較于CPI,UTG在解決折疊屏的折痕問題方面優勢明顯,隨著UTG加工工藝逐漸成熟,其彎折性能也已不再是瓶頸,制約其普及的唯一因素是加工成本較高。
CINNO Research指出,伴隨著供應鏈技術的成熟和產品成本的下探,UTG蓋板市場規模將持續提升。預計2022年國內折疊手機前蓋板UTG搭載量約110萬,2025年將繼續成長至近500萬臺,2022年至2025年的CAGR約為65%。
圖|CINNO Research對于2020-2025年中國市場折疊手機UTG搭載量趨勢預測
具體到已搭載的數據來看,2021年國內Top5品牌折疊手機前蓋搭載總量約115.8萬,同比增124%。除了三星以外,小米折疊手機憑借搭載UTG前蓋板的MIX Fold機型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手機以外,折疊平板和電腦也可能成為UTG的新應用領域。據The Elec消息,三星正在研制一款可折疊的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并且考慮使用將超薄玻璃(UTG)和透明聚酰亞胺(PI)薄膜用作可折疊平板或電腦的OLED面板蓋板。
UTG的商業化進程加速,應用領域也逐漸擴大,或成為折疊屏最主要的價值提升環節。資料顯示,折疊屏使用的UTG玻璃成本一般達到25-40美元/片,遠高于普通蓋板,為折疊屏手機顯示模組的主要增量成本項。
民生證券認為,折疊屏手機將成為UTG商業化的“落腳點”,繼三星后,國內主流品牌商陸續啟用UTG。UTG前端原片研發生產壁壘更高,掌握原片生產技術的廠商可以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其中凱盛科技一二期UTG項目已加快投產。
除了凱盛科技以外,長信科技也是UTG廠商之一。今年5月,長信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UTG方面已具備量產能力,目前已有訂單落地。公司已成立東信光電,專業從事UTG業務,客戶既包括面板廠也涵蓋手機大牌客戶。
除此之外,國內UTG廠商還有蘇釧科技、賽德半導體等。
來源:《科創板日報》
原文始發于微信公眾號(艾邦加工展):折疊屏手機熱銷,UTG迎商業化“落腳點”,部分廠商產能滿載